关灯
护眼
字体:

Part 308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的,就有参农弟的影子,讲的头头是道。

    早在明末清初的时候,山东的莱阳人孙良,作为世界上三次人口大迁徙之一的闯关东,就从这里出发北上。

    当时对于东北那里富饶资源的渴慕,使得许多的山东人,离开了故土,大批的融入了逃荒的浪潮。

    而孙良的本意是为给母亲治病,准备冒死前往长白山去挖人参。

    当他满怀着希望,背起行囊,也告别了亲人,便从烟台港上了木帆船。

    他在海上也不知道漂泊了有多久,一天深夜,终于才在营口靠了岸。

    孙良他挖参心切,于是,不顾夜深,直接上路。

    他夜兼程、翻山越岭的走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,终于来到了长白山下的那片老林子。

    那个年代的长白山,真可谓人迹罕至、古树茂密,草深没腰,野兽出没。

    孙良虽然也是强力壮的,而且还是在庄稼地里滚大,但见到这样大的山林,真的还是头一回。

    边没有一个伴,但想到自己的母亲病危,他便壮着胆子,硬着头皮往林子里闯。

    当时,他的家伙什,就是手里拎着根木头棍子。

    他用棍子拨拉着周围的草棵,开始寻找人参。

    当白天的时候,孙良就漫山遍野地找棒槌。

    到了晚上,他就睡在这林子里。

    不知过了多久了,反正他带的粮食全部都吃光了,经常是一天只能弄一顿能充饥的东西,就不错了。

    他的衣服刮碎了,鞋底更是磨穿了。

    孙良在山里转得已是分不清东西南北了,但他仍旧没有挖到一苗棒槌,可是孙良还是不灰心。

    有一天,孙良在林子里,惊喜的遇到了老乡张禄,两人都高兴坏了,相约每天一同出去挖人参。

    可是有一天,张禄和孙良在密林里走散了。

    孙良一边找张禄,一边寻棒槌。

    几天没吃东西的孙良饿极了,拄着棍子来到了蝲蛄河边,再也站不起来了。

    孙良只好沿着河边往前爬,爬到一块大卧牛石旁,已经奄奄一息了。

    此时的孙良心里仍是惦记着张禄。

    于是,孙良咬破手指,写下一首绝命诗:

    家住莱阳本姓孙,翻山过海来挖参。

    路上丢了好兄弟,找不到兄弟不甘心。

    三天吃了个蝲蝲蛄,你说伤心不伤心。

    家中有人来找我,顺着古河往上寻。

    再有入山迷路者,我当作为引路神。

    最后,为了寻找张禄,善良的孙良找得筋疲力尽,最终饿死在蝲蛄河边。

    从此以后,孙良的故事在关里关外传扬了起来。

    凡到长白山放山的人,走到这里,都会跪到坟前,向孙良叩头祷告,表达敬意,求他保佑进山“快当”,挖到大货。

    所有来到长白山放山的人,都把孙良尊为长白山放山的鼻祖,奉为“山神”。

    为了纪念老把头孙良,当地人把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,定为他的生。

    这一天,在山上立庙,摆供品,烧纸绕香,磕头祈祷,以表达对“山神老把头”的崇敬之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